2011年4月22日 星期五

戰略論壇:中國水企四巨頭暢談水業未來

來源:中國水網

“十二五”期間,水務領域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中央一號文件為水務企業帶來了哪些發展良機;新機遇下,領先企業如何確立發展戰略;中央企業怎樣實現職能與利潤的均衡,國字軍又如何在資本市場大展身手……




2011城市水业战略论坛  从左至右: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水网顾问总编傅涛博士,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珂,首创集团总经理刘晓光,北控水务集团董事局主席张虹海,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超


3月24日,中國水網與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九屆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上,中國水務企業第一軍團的四位當家人中國水務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文珂、北控水務集團董事局主席張虹海、首創集團總經理劉曉光、中環保水務投資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張超齊聚一堂,暢談企業發展之路。

水務行業迎來空前發展機遇

談及“十二五”期間的發展前景,四位領軍人物一致表示,隨著一號文件的落實和“十二五”規劃綱要的出台,水務企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

劉曉光表示現在無論是污水處理廠的升級改造,還是整個運營服務市場的開放空間都已提上日程,圍繞水的價值鏈打造及投資空間的拓展更得到政策、市場的積極響應,水企的發展機遇毋庸置疑。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在追求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企業生產成本外部化,環境包袱被丟給社會,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環境領域企業的成長負擔,張超認為,在整個戰略調整的大背景下,不合理的東西正被逐步修正,這給包括水在內的行業帶來一個巨大的發展機會。同時,我國的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仍處於上升階段,一定程度上也為水行業的發展拓寬了市場空間。

當前全國六百余座城市中,超過四百座面臨缺水困境,王文珂分析,隨著城市及其周邊的水源無法滿足當地需求,大規模的跨區域、跨領域調水迎來了發展良機;同時,城市對水質的要求逐年提升,為企業在供水及污水處理領域打造專業化團隊提供了良好機遇;再者,城市對體制改革尤其是公用事業改革的要求迫切,這也就給水務企業參與城市建設拓寬了道路;資本市場、社會公眾對水務行業的廣泛認可也為水企的快速整合加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張虹海坦言,“環保產業是一項奢侈品”,經濟不發展到一定程度很難有所發展。現今,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百姓在享受經濟成果的同時開始越來越關心自身的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客觀上為水務行業的發展打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再加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發展,水務行業的市場前景自然被看好,“做水既為現在的老百姓造福,也為子孫後代造福,能做這樣的工作我們覺得自豪”。

迎接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四位領軍人物也表示,水價束縛、競爭加劇等問題也給企業的發展帶來挑戰。如何在新形勢下迎難而上,突破自身瓶頸是各家企業共同探討的關鍵。

首創:力爭下好資本這盤棋

作為水務行業的領軍旗幟,首創的每個動作都影響著整個行業,資本市場的表現更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面對質疑,董事長劉曉光坦言,有困惑更有信心。

水行業由國家管控,是一個准壟斷的行業,價格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但我國的定價並非如英法那樣實行自動調節機制,水的價格特別是自來水的價格不能隨便上漲,可隨著人工費、設備費、電費的抬升,基本不變的水價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無法掙脫的價格束縛自然又對企業的收益率產生影響。

面對這一難題,劉曉光提出,要在價值鏈上多做文章,多角度提升回報率。在“綜合投資城市運營商”的定位下,首創將全力打造“水的價值鏈、服務鏈”,以水業務為主體擴大規模、強化運營,深入挖掘設備制造、環保藥劑、固廢處理等相關價值鏈條,增強核心競爭力,全面提升自身經濟效益,通過資本運作加快並購重組步伐,在咨詢、技術、管理等方面作進一步的突破,力爭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民族水務環保企業。

中國水務投資:借政策東風促業務發展

六十年來,中央一號文件第一次直指水業,這無疑給水務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四萬億的水利發展投資更給水企帶來新的希望。

王文珂分析,政策貫徹幾年後,取水、調水等基礎設施將變得越來越好,區域性的工程面貌會得到很大的改觀,水務企業的外部環境將越加簡單與清晰;另一方面,一號文件對水資源的嚴格控制極大的推動了水資源的精細化管理,這就對打造一支更專業的運營團隊提出新的要求;文件對河流納污總量的限制也給污水廠的處理能力、排放標准提出新的任務,總體來看,一號文件對供水、污水處理企業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更好的把握機遇實現自身發展是擺在每一個水企面前的重任。

“十二五”期間,中國水務投資將以“供水”為中心開展工作,將目光集中於城市水源工程、調水工程、城市供水系統等,並逐步涉及污水處理、海水淡化及水務行業相關的產品制造領域,“下定決心做好每件事情”。王文珂認為,即便未來通貨膨脹加劇,只要在基礎領域占有優勢,穩定的產業前景自會吸引更多的資本進入,市場發展空間無限。

中環保:央企的責任與利益


“能源危機之後,我們下一個面對的恐怕就是水危機”,中環保水務投資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張超坦言,危機面前,央企的責任與利益愈發凸顯其重要性。

作為中央企業,中環保有責任和義務推動水行業的發展和進步,未來的發展上,公司在水務板塊將以“半經營性半公益性”為主,通過企業的行動喚起公眾、社會對水資源的珍惜,並借助社會化的手段,通過資金技術的投入提高污水處理程度,讓公眾擁有更清潔的水。兩年前的冰凍災害時,湘潭地區兩百多萬個水表被凍壞,春節臨近,中環保直接拆除所有水表不收水費,所有的損失由公司承擔,“無條件滿足老百姓基本生活需要也是央企義不容辭的責任”。

同時,作為企業,追求盈利是永恆的目標。“沒有效益就沒有競爭力”,中環保也將逐步展開多元發展步伐,力爭在區域市場範圍裡做深、做透,關注存量、增量,一體化解決節能問題、環保問題。通過在長三角地區的節能環保示範園區,引進歐洲先進技術,實行一體化經營。加大基礎設施建設,關注關乎國計民生的投資,提高集約化經營能力,保證集團的穩定經營和現金的順暢流通,在履行央企義務的同時追求企業利潤。

北控:最大的挑戰源於自身


近兩年來,水務市場發展勢頭強勁,外部的激烈競爭、水價定價機制的束縛都影響著企業的發展,眾多挑戰之中,北控水務集團董事局主席張虹海坦言,“北控的最大挑戰來源於我們自身”。

在正式進軍水務行業之初,張虹海就曾表示限制集團發展的兩大挑戰一是資金一是人才,隨著公司的成功上市,資金問題得以緩解。隨著多領域業務的發展,人才問題倍加凸顯。“走綜合發展之路”是北控發展的大方向,污水、供水、海水淡化等多領域的發展需要更加堅實的人才儲備和技術支撐,人才瓶頸已成為公司前進道路上的最大障礙。加強科技和人才投入是北控接下來的一大發展戰略,同時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打造自己的、成熟的、向上的企業文化,通過這種文化來凝聚人、吸引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張虹海表示,在中國的水務道路上,北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抓住機遇,多元發展”已成為水務巨頭們的共識,借政策東風,實現投資多元化、業務多元化,打造水務主行業之外的上下游產業鏈,拓寬業務領域,勤練內功、避免惡性競爭,未來五年,水務行業的第一方面軍自會拿出更漂亮的成績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