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幾個周五看免費報時都發現同一個現象,報內有多達廿多個大大小小樓盤廣告,當中只有三個來自中國內地,其他全部源自海外。占比最多的為澳洲及英國,其次加拿大及東南亞包括日本、馬來西亞及泰國。
對比早幾個月前,樓盤的來源大有不同了。還記得四月份時,當雅居樂(3383)出現財政問題,其在媒體的廣告鋪天蓋地、大幅割價推售樓盤時,【大趨勢】的黃兄亦因此早著先鞭以低價買了其中山的某個樓盤單位。當時大部分廣告為內地樓盤廣告諸如什麼十里銀灘、劍橋郡之類。接下來,其他海外的樓盤推介廣告逐漸增多,坊間更聽到不少人議論紛紛組團往歐洲或東南亞國家買樓收租。報章甚至請專家介紹在日本置業如何好,租金回報率如何有保證云云。
時至今日,中國內地的樓盤廣告退潮,而海外的樓盤廣告卻如雨後春筍不斷冒出,幾乎覆蓋全部版面,這到底有何啟示呢?古語有云,有麝自然香!這半年來,免費報紙甚少看到深圳的樓盤廣告,大發展商如萬科等的樓盤廣告亦鮮見。營商的經驗告知,好的的商品不愁銷路,一出就會被哄搶一空,口碑(WORD OF MOUTH)就是最好的廣告,根本無需要鋪天蓋地的廣告作招徠。那麼什麼情況下才會甘用巨額廣告費推介商品/樓盤呢?廣告的費用最後又會由誰來支付呢?各位自行考慮。
過去了的數個月,人民幣(自8月11日起)貶值了3%,利率亦一減再減,然而期間的年利息卻仍有多達3%。相對期內的各國貨幣又如何?相信比起人民幣來說,普遍的幣值跌幅不會遜色吧!假設早於四、五月份以按揭形式買入海外房產,先不講利息走向如何,匯價上已經或多或少折兵了。如果當時買入的房價到今天已經升值至某個水平足以抵消匯價上的損失,那就恭喜了。但未來當地的匯價、樓價與利息走向又如何呢?
筆者認為買房產,除了以上因素及地點要考慮外,其可控性亦是重中之重。因此,如考慮買入海外樓盤,除非有必要自用或有親友看顧外,個人寧願留守香港或投放至一些容易觸及、掌控的地方。三思再三思,最令筆者卻步於海外樓盤的是,每去一趟,動輒需要的時間及花費都不菲,如每年去2-3次,計及其成本後,租金回報率已經大打折扣了。若期間不幸出現突發事件,更是鞭長莫及。因此,個人覺得既然不確定的因素太多,又何必冒險遠赴重洋,自討苦吃呢?
見聞者
2015年12月1日@大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