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3日 星期六

樓市見頂的第一民間指標!


去年當大埔有一個新樓盤開售時,有朋友曾經在買入前私下問筆者意見。筆者回覆未來3-5年細單位供應將必大增,讓朋友考慮其買入的是否細單位後才決定買入與否。

發展商由成功投地至建成樓宇最少需時3-4年,講到明其運作模式就是貨如輪轉,快入快出。因此,若發展商發覺市場對某款樓宇(最近是蚊型單位)需求巨大時,就會一窩蜂去做,甚至乎改建圖則,務求以最短時間沽清手上的貨再謀後著。筆者真擔心當蚊型樓因陸續落成、交付充斥市場時,引致供應大增之下會出現什麼情況!

要判斷本地樓市是否見頂,最佳的民間指標莫過如看誠哥動態。每每誠哥肯低價一Q清袋時,應該十有八九樓市見頂了。大家可以回憶一下,遠的不講,最近的是早幾個月前其將軍澳的某個樓盤,一屋四廁,地鐵站上蓋物業,開價一萬一尺不用,比起同區二手樓價都便宜。

當時沒有人會質疑,只會認為這是超值!對,沒有錯。開價當時來說就是超值,筆者猜測其目的就是要以一個沒法抗拒的震撼價錢吸引買家,才可以盡吸市場餘下的購買力。

筆者有朋友就是因此連同其他友人於當時爭相入票,結果如願以償,一舉買下數個單位。他們買入其實並無實際需要,買入的原因衹得一個,就是趁“便宜”而幫子女買下。

就連筆者此等愚民都於9月14號撰文猜測通縮會重臨,發展商既有智囊輔助作通盤考慮,難道會不知道通縮將至?當通縮到來,沒有什麼比現金更重要。有錢在手,當樓市由“賣家市場”轉回“買家市場”的時候,發展商還怕買不到便宜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屆時若有足夠現金儲備在手,一般民眾還怕買不到樓?



見聞者

2015年11月19日@大方向

沒有留言: